
概述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 (OHSS) 是试管婴儿和其他生育治疗的一种并发症,它会导致卵巢肿大、疼痛和恶心。当卵巢对用于刺激排卵的药物反应过度时,就会发生这种情况。症状
OHSS 的症状可能包括:腹胀和腹痛恶心和呕吐腹泻体重增加呼吸急促尿少原因
OHSS 的确切原因尚不清楚,但它与以下因素有关:用于刺激排卵的药物(如促性腺激素)的使用卵巢本身的反应性患者的年龄和体重诊断
OHSS 通常根据患者的病史和体格检查来诊断。医生可能会进行以下检查:盆腔超声检查,以评估卵巢的大小和外观血液检查,以检测激素水平和电解质失衡严重程度
OHSS 的严重程度可能从轻度到重度不等。轻度 OHSS 可能会自行消退,而重度 OHSS 需要住院治疗。轻度 OHSS:症状较轻,通常在几天内消退。中度 OHSS:症状更加严重,可能会持续几周。重度 OHSS:症状严重,可能危及生命。治疗
OHSS 的治疗取决于其严重程度。轻度 OHSS 通常不需要治疗,但重度 OHSS 需要住院治疗。治疗可能包括:静脉输液,以补充体液并纠正电解质失衡止痛药腹部穿刺,以引流卵巢中的液体在极少数情况下,可能需要手术切除卵巢预防
没有办法完全预防 OHSS,但有以下措施可以降低风险:使用最低剂量的促性腺激素药物监测患者的激素水平和卵巢反应对高危患者进行预先治疗并发症
OHSS 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包括:血凝块卵巢扭转肾衰竭多器官衰竭预后
大多数 OHSS 病例都是轻度的,会在几天内消退。重度 OHSS 可能危及生命。及时治疗对于改善预后至关重要。结论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 (OHSS) 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会导致卵巢肿大、疼痛和恶心。虽然没有办法完全预防 OHSS,但通过监测患者的反应和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可以降低其风险。了解 OHSS 的症状和并发症对于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卵巢过度 *** 综合征简介
目录
1拼音
luǎn cháo guò dù cì jī zōng hé zhēng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2英文参考
ovarian hyperstimulation syndrome
3疾病代码
4疾病分类
内分泌科
5疾病概述
卵巢过度 *** 综合征(ovarianhyperstimulationsyndrome,OHSS)为体外受孕辅助生育的主要并发症之一。 表现为恶心、呕吐、腹部不适、体重增加、卵巢增大、胸腹腔积液、少尿、水电解质平衡紊乱、肾衰、血栓形成等,严重的可危及生命。
6疾病描述
卵巢过度 *** 综合征(ovarianhyperstimulationsyndrome,OHSS)为体外受孕辅助生育的主要并发症之一。 多见于促性腺激素(HMG/HMG+hCG等)治疗期间,表现为恶心、呕吐、腹部不适、体重增加、卵巢增大、胸腹腔积液、少尿、水电解质平衡紊乱、肾衰、血栓形成等,严重的可危及生命。 监测排卵手段和临床经验的不断丰富使得现在这种并发症比以前大大减少。
7症状体征
的临床分级主要临床表现为卵巢囊性增大、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体液积聚于组织间隙,引起腹水、胸水,伴局部或全身水肿。 一般可将OHSS分为轻、中、重3度。
(1)轻度OHSS:表现为体重增加、口渴、腹部不适、下腹稍肿胀、轻度恶心及呕吐等。 体格检查无失水及腹部阳性体征,B超示卵巢增大(直径>5cm),有多个黄体,可见腹腔少量积液。
(2)中度OHSS:恶心呕吐,腹胀加重,腹痛、呼吸急促,但无显著液体丢失及电解质平衡失调表现。 体检可见腹部膨隆但无腹肌紧张,腹水征可能为阳性,可扪及肿大的卵巢。 B超示卵巢囊性肿大(>7cm)和中等量腹腔积液。
(3)重度OHSS:中度OHSS的症状进一步加重,并有大量体液丢失的临床表现(如烦躁不安、脉搏快、血压低)。 第三间隙液体积聚,出现腹腔积液甚至肠腔积液,低血容量休克,血液浓缩、尿少、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等,体检见腹部紧张、腹水征阳性、卵巢明显增大。 B超检查示卵巢直径>10cm,极重症病例可因大量腹水、胸水、心包积液而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也可并发肝、肾衰竭和血栓形成等并发症。 如血细胞容积≥45%,白细胞≥15×109/L,大量腹水、少尿、轻度肝、肾功能障碍即可诊断为重度OHSS。 如血细胞容积≥55%,白细胞≥25×109/L,大量腹水、肾衰、血栓栓塞现象,并发展为呼吸窘迫综合征提示病情极其严重。
某些病人因卵巢巨大,可出现卵巢扭转、黄素囊肿破裂出血等急腹症。 最近,有人将轻、中、重度OHSS分为5个级别。 轻度:Ⅰ级,腹胀明显;Ⅱ级,出现Ⅰ级症状并有恶心、呕吐和(或)腹泻,卵巢增大但直径<5cm。 中度:Ⅲ级,症状同前,B超检查有腹水。 重度:Ⅳ级,上述症状并呼吸困难,临床上可查出腹水和(或)胸水;V级,除有上述症状外,出现血容量改变,表现为血液浓缩,血黏稠度增加,凝血机制异常及肾血流量减少等。
2.实验室及超声检查疑诊OHSS者应作全血细胞分析、肝肾功能检查、水电解质测定、盆腔超声检查、体重测量、E2水平测定等。 监测观察卵巢对促性腺激素的反应是预防OHSS的重要措施。 OHSS可表现为血细胞容积和白细胞升高,低钠、低蛋白血症。 超声检查可见卵巢增大、卵泡黄素囊肿、轻度者卵巢增大至5~7cm,中度为7~10cm,重度为10cm以上。 同时可见腹腔积液、胸腔积液或心包积液。 重度OHSS可出现肝功能不全(表现为肝细胞损害)和胆汁淤积、堿性磷酸酶、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胆红素、肌酸激酶增高,通常于1个月内恢复正常,一些病人的肝活检可见肝脂肪变性,Kuffer细胞增生。 腹水属渗出液,含较高浓度的蛋白质。
3.病情观察和预测
(1)卵巢过度 *** 的预测:血清E2和卵巢形态学变化可反映卵巢的 *** 程度。 在 *** 的7~8天开始,每天进行B超监测及E2测定。 Brinsden等认为,在行IVF或配子输卵管内移植(gameteintrafallopiantransfer;GIFT)者,血清E2≥pmol/L(3000pg/ml),卵巢直径≥12mm,卵泡数≥20是卵巢过度 *** 的阈值指标。 超过此阈值OHSS的危险性明显增加。 故在助孕过程中应严密监测卵巢的反应,但E2水平应考虑所采用的实验方法不同而有差异。 有人提出血雌激素升高的速度比其绝对水平更能反应卵巢对 *** 的敏感性。
Ellenbogen提出用卵泡超声评分法预测OHSS。 他们用 *** 超声检测了34例PCOS患者的63个促排卵周期(HMG加HCG);评分方法为:卵泡平均直径5~8mm为1分,9~12mm为1.5分,13~16mm为2分,≥17mm为3分,并累计双侧卵巢卵泡总分。 结果发现总分<25者不发生OHSS,总分>30分均发生OHSS。 另外,总分还与血E2水平相平行。
(2)根据雌激素水平选择预防措施:Brinsden等认为,在助孕过程中,可根据雌激素水平采取适当的措施预防OHSS的发生。 ①血清E2≤pmol/L(3000pg/ml),无OHSS表现者可直接作胚胎移植。 ②E2在5000~pmol/L(1500~3000pg/ml)移植胚泡后需作黄体支持时,宜选用黄体酮。 ③血清E2≥pmol/L(5500pg/ml)、总卵泡数≥40者禁用HCG促排卵,此时可继续使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gonist,GnRHA)抑制卵巢过度 *** 反应(机制见下述),待恢复正常大小后再以小剂量促性腺激素 *** 卵巢。 ④血清E2在~pmol/L(3000~5500pg/ml),卵泡数在20~40的病例,仍可用HCG,但宜采用胚泡冷冻,暂不作新鲜胚泡移植,这样可避免OHSS恶化。 新近,Thinen等对23例OHSS高危病例作胚泡冷冻处理,结果仅2例发生OHSS,1例为轻度,另1例重度,冻融胚泡移植成功率较高(22.7%)。 ⑤在促排卵过程中,血清E2>1000pg/ml,出现4个以上直径≥14mm的卵泡时,有多胎妊娠的危险,多胎妊娠易引起OHSS,应尽量避免用HCG促排卵。
(3)促排卵药物的选择:有关GnRHA研究的资料表明,采用GnRHA代替HCG可诱导卵泡成熟和排卵,并有效减少了OHSS的发生,与HCG相比,排卵率、妊娠率相似,多胎率减少,而对卵子数量和质量无影响,但黄体期血E2和孕酮水平较低,可能出现黄体功能不足,使流产率增加,应适当进行黄体支持治疗。 其发生原因可能是:①GnRHA调节垂体促性腺激素分泌细胞自身受体,使LH分泌减少。 ②GnRHA诱导的LH/FSH峰降调节卵巢黄体的相应受体,使其反应性降低。 ③GnRHA直接溶解黄体的作用不能排除。 因此,GnRHA诱发排卵后必须经人工补充孕酮,有些学者主张同时补充,以支持黄体功能。 用孕酮支持黄体功能较HCG明显减少OHSS的发生,但如E2不很高,也可补充HCG。 GnRHA诱发排卵有利于减少黄体期OHSS的发生,虽然仍可见多个增大的黄体化囊肿,但其功能较差,血E2、孕酮水平较低,因此临床症状较轻。 Lewitt对HCG促排卵有重度OHSS史的患者,用GnRHA取代HCG作促排卵治疗,结果使用GnRHA后无一例发生重度OHSS,妊娠率与使用HCG促排卵相似。 超促排卵治疗宜采用GnRHA长程方案(即从治疗周期前1周期的黄体期使用到HCG注射日)。 PCOS超排卵前宜用GnRHA1个周期,既可降低OHSS发生,又可治疗其雄激素过多。 GnRHA诱导排卵的适应证为:对HMG/FSH促排卵或助孕技术超排卵治疗高度敏感,有OHSS高危的患者。 Aboulghar等主张,以前使用FSH发生重度OHSS史的PCOS患者可以选用HMG或重组的人FSH(小剂量递增法)治疗。 他们比较了HMC和重组的人FSH(剂量为75U/d,每周递增37.5U),结果两组均无重度OHSS发生,妊娠率分别为20%和15.4%。
8疾病病因
在卵泡受到各种 *** 后均可发生OHSS。 与OHSS有关的高危因素主要有:①卵巢对促排卵药物高度敏感(高敏卵巢)者,常见于多囊卵巢患者及年轻(年龄<35岁)瘦小者;②使用HCG促排卵或维持妊娠黄体;③早孕期的内源性HCG分泌;④既往有OHSS病史者。
卵巢的高敏反应特征是血清雌激素浓度明显增高(>pmol/L)和出现大量卵泡(>20个),常为中等大小的卵泡(直径<14mm)。 一般认为,出现过多卵泡是OHSS的重要标志。 许多资料表明,PCOS是OHSS的最重要高危因素。 最近发现,高胰岛素血症PCOS者,OHSS的危险性极大,有人比较了用促卵泡生成素(FSH)治疗的PCOS病例,发现高胰岛素血症的OHSS发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高胰岛素血症组卵巢增长速度及未成熟卵泡数量亦高于对照组,排卵期血浆E2水平也以高胰岛素组为高。 故认为,胰岛素与FSH可能具有协同作用,使卵巢对FSH的敏感性明显提高。
在体外受孕(IVF)过程中,HCG常用作促卵泡成熟和促排卵剂,与内源性黄体生成素(LH)比较,HCG更易导致OHSS,其原因是:①HCG制剂半衰期较长,排卵后的后续作用较明显;②HCG制剂对LH受体的亲和力较内源性LH强且作用时间长。 资料表明,HCG与其受体结合的亲和力较LH强2~4倍,半衰期为24~36h(LH半衰期为60min)。 药代动力学研究显示,肌注HCG5000U或U后,HCG水平的增高可持续6~10天。 因此,在HMG/FSH超促排卵时,HCG注射可引起卵巢进一步增大,形成多个黄体囊肿,超生理量的血F2和孕激素(P)水平在卵巢反应过度的患者中易引起多胎妊娠及OHSS;③HCG制剂同时具有LH和FSH样作用,可持续 *** 卵巢,促进粒层细胞黄素化。 另外,注射HCG加上妊娠时内源性HCG加重OHSS。 所以在IVF或促排卵治疗过程中,妊娠成功者发生重度OHSS的危险性更高。
9病理生理
卵巢过度 *** 综合征(OHSS)为体外受孕辅助生育的主要并发症之一。 辅助生育、体外受孕时,人为的过度 *** 卵巢可出现3类常见并发症:①OHSS及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其发生机制未明,可能主要与血管内皮生长因素(VEGF)的过度表达、前列腺素合成过多、炎性因子及血管紧张素2(AT2)释放等因素有关。 ②血栓栓塞性病变,尤其对已存在高凝状态者来说。 辅助生育过度 *** 卵巢后可发生严重的血栓栓塞性病变。 ③多胎妊娠和异位妊娠,主要是多个卵子同时成熟,同时受孕所致。 临床上使用排卵诱导剂,如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人绝经后促性腺激素(humanmenopausalgonadotropin,HMG)及氯米芬时,卵巢被过度 *** 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表现。 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10诊断检查
诊断:
1.根据病史和临床表现。 体重增加、口渴、腹部不适、下腹稍肿胀、轻度恶心及呕吐等。
2.B超示卵巢增大(直径>5cm),有多个黄体,可见腹腔少量积液。
3.血细胞容积和白细胞升高,低钠、低蛋白血症。 重度OHSS可出现肝功能不全(表现为肝细胞损害)和胆汁淤积、堿性磷酸酶、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胆红素、肌酸激酶增高。
4.疑诊OHSS者应作全血细胞分析、肝肾功能检查、水电解质测定、盆腔超声检查、体重测量、E2水平测定等。
实验室检查:疑诊OHSS者应作全血细胞分析、肝肾功能检查、水电解质测定、体重测量、E2水平测定等。 监测观察卵巢对促性腺激素的反应是预防OHSS的重要措施。 OHSS可表现为血细胞容积和白细胞升高,低钠、低蛋白血症。 重度OHSS可出现肝功能不全(表现为肝细胞损害)和胆汁淤积、堿性磷酸酶、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胆红素、肌酸激酶增高,通常于1个月内恢复正常,一些病人的肝活检可见肝脂肪变性,Kuffer细胞增生。 腹水属渗出液,含较高浓度的蛋白质。
其他辅助检查:
1.腹部、盆腔超声检查可见卵巢增大、卵泡黄素囊肿、轻度者卵巢增大至5~7cm,中度为7~10cm,重度为10cm以上。 同时可见腹腔积液。
2.胸部X线检查胸腔积液或心包积液。
3.重度OHSS可出现肝功能不全,一些病人的肝活检可见肝脂肪变性,Kuffer细胞增生。
11鉴别诊断
目前无相关资料。
12治疗方案
轻度OHSS一般不需特殊处理,鼓励病人多进水,大多数病人可在1周内恢复,但应作门诊监护并作相应处理,症状加剧者,应继续观察4~6天。 中度OHSS治疗以卧床休息和补液为主,腹痛者可给少量镇痛剂,但应考虑到药物对胚胎的影响(如受孕成功的话),多数病例在采卵或人工授精后1周内病情缓解。 门诊监护时,如病情加重应住院治疗,如超过1周仍无缓解,表明可能是滋养细胞产生的HCG持续 *** 黄体所致。
重度OHSS者应立即入院治疗,纠正低血容量和电解质、酸堿平衡紊乱是治疗OHSS的关键,晶体液不能维持体液平衡,应选用白蛋白(50%)、血浆或低分子右旋糖酐,每天记录液体进、出量及腹围和体重,也可用中心静脉压监测补液。 OHSS血栓形成并不多见,有异常表现时,应鼓励病人活动下肢,必要时使用肝素(5000U,2次/d),避免使用利尿剂。 大量腹腔或胸腔积液导致呼吸窘迫者,可在超声指导下做腹腔穿刺或胸腔穿刺放液(量宜小)。 最近研究证实腹腔穿刺放液不仅可迅速缓解症状,而且可去除过度 *** 卵巢向腹腔内释放大量AT2。 对严重少尿、无尿、高氮质血症、急性肾功能衰竭、严重胸水、腹水、电解质紊乱者可行血液透析,不主张穿刺放液。 多数病例在黄体中期后,病情可减轻,完全缓解要到下次月经后。 妊娠成功者可能病程较长,病情较严重。
Koike等报道,用持续性腹水自动输注系统(continuousautotransfusionsystemofascites,CASA)治疗重症OHSS取得良好效果。 采用CASA系统,每天给患者行腹水回输5h,回输速度100~200ml/h,可有效扩充血容量,避免应用白蛋白,缩短了住院日。
此外,在OHSS防治中,有人用组胺受体阻断剂氯苯那敏(扑尔敏)在兔OHSS模型中防治浆膜腔积液有效。 也有人设法用糖皮质激素防止OHSS发展,然而随机对照试验并没有证明其在防治OHSS中有作用。
对巨大卵巢囊肿、扭转或破裂者,应急诊剖腹探查,合并多胎妊娠(>2胎)者,应中止妊娠。 由于OHSS致死的病例很少,约占 *** 周期数的1/1万以下,因此,相对来说诱导排卵仍是较安全的。
据报道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对OHSS发展有抑制作用,Morris等观察到卡托普利(巯甲丙脯酸,Captopril)可减少促排卵者E2和孕酮的产生。 在月经周期的卵泡期,卵泡液中的肾素活性明显增加,应用LH或HCG后,肾素升至峰值(排卵前期),这提示卵泡组织中的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处于促性腺激素的调控之下,发生OHSS前、后,病人的血浆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活性亦明显升高。 由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参与OHSS发生,且与继发性血流动力学、体液平衡紊乱有关,因此,在临床上可试用ACEI来防治OHSS。 白蛋白可结合和灭活尚未知晓的卵巢因子,且能提高血管内胶体渗透压。
Lsik等给患者输注白蛋白10g,结果治疗组未见中重度OHSS,而对照组有5例发生OHSS。 冻融胚泡移植可预防OHSS的发生,Shaker等则比较了冻融胚泡移植和白蛋白的预防效果,他们将26例高危OHSS病例分成两组,各13例,A组作冻融胚泡移植,B组在采卵时输注白蛋白40g,5天后重复1次,然后作新鲜胚泡移植。 结果发现轻度OHSS为A组10例,B组9例,两组均无中、重度OHSS发生。 上述资料表明,冻融胚泡移植和白蛋白输注均有预防OHSS的作用。
OHSS病人的血浆和腹水中的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olublevascularcelladhesionmolecule1,SVCAM1)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明显升高,SVCAM1和血浆E2呈正相关(HCG *** 期间),SICAM1和卵子获得数目之间亦呈正相关,提示这两种黏附分子的变化在OHSS的发病中起了重要作用,但发生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严重OHSS病人血浆γ球蛋白下降,腹水中的IgG和IgA浓度升高。 OHSS病人血浆抗凝血酶Ⅲ活性下降,这可能是大量抗凝血酶Ⅲ渗入腹水所致。
总之,凡使用HCG、HMG、氯米芬等促排卵治疗时,均应想到本症发生的可能,应定期测定血E2及采用B超监护,凡可能发生OHSS的高危病人,应停止HCG注射或采用胚泡冷冻,避免用HCG支持黄体功能。
13并发症
1.肺部并发症:其特点是非肺组织实质性、限制性肺功能障碍,这至少与腹水形成、腹内压升高、膈肌活动(下降)受限、胸廓扩张受限有关。 由于以上原因,使肺扩张不全、肺通气下降、通气/血流比值失调,导致通气障碍性低氧血症。 如伴有肺部感染、肺血管的血栓栓塞性病变可导致严重的成人呼吸窘迫症和肺功能衰竭。 Howat等报道1例辅助体外受孕后患者发生重症ARDS和败血症,经长期治疗,并用氨甲蝶呤(MTX)预防以后可能发生的异位妊娠,获得成功。
2.胸腔积液、心包积液、胆汁淤积综合征、深部静脉血栓形成或动脉悬浮性血栓、良性颅内高压综合征、多发性脑梗死(由于高凝状态脑血管栓塞所致)、假性胆堿酯酶缺乏症。
14预后及预防
预后:
1.血清E2和卵巢形态学变化可反映卵巢的 *** 程度。 在 *** 的7~8天开始,每天进行B超监测及E2测定。 卵巢直径≥12mm,卵泡数≥20是卵巢过度 *** 的阈值指标。 超过此阈值OHSS的危险性明显增加。 故在助孕过程中应严密监测卵巢的反应,但E2水平应考虑所采用的实验方法不同而有差异。 有人提出血雌激素升高的速度比其绝对水平更能反应卵巢对 *** 的敏感性。
2.患有系统性红斑狼疮或原发性抗磷脂综合征(primaryantiphospholipidsyndrome,PAPS)者,由于本身的高凝状态,行体外助孕应用促性腺激素GnRHA等制剂时,更易发生血栓栓塞性病变及其他并发症。 给予肝素治疗后又易发生骨量减少,妊娠后易并发妊娠中毒症、多胎妊娠、糖尿病,产后易并发肾炎、肋软骨炎、精神抑郁,并可使自身免疫性疾病病情恶化。 分娩的婴儿抗磷脂抗体阳性,可出现性早熟、新生儿狼疮、先天性畸形(如肺动脉狭窄)等。 因此,患这些疾病的母亲和婴儿的并发症均明显高于一般的体外助孕者。
等报道,在排卵诱导期用小剂量的酮康唑(Ketoconazole)可降低多囊卵巢病人的卵巢类固醇类激素生成量,可协助控制对卵巢的过度 *** 。
预防:
1.防止OHSS发生的重要措施是选择合适的体外受孕对象,凡有严重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肝功能障碍、严重肾脏病变、高凝状态及既往有血栓栓塞性疾病者不宜接受体外受孕。
2.亦有人主张用小剂量FSH *** 法诱导排卵,尤其是对多囊卵巢患者可明显降低OHSS及多胎妊娠的发生率。 例如,以重组的人FSH(rhFSH)75U/d治疗,共用14天,必要时再稍增加剂量,用此法的排卵率与常规方法相当。 OHSS伴有肝功能损害时,血清IL6明显高于无肝功能损害者,而且体外受孕的成功率明显下降。
3.根据雌激素水平选择预防措施:Brinsden等认为,在助孕过程中,可根据雌激素水平采取适当的措施预防OHSS的发生。 ①血清E2≤pmol/L(3000pg/ml),无OHSS表现者可直接作胚胎移植。 ②E2在5000~pmol/L(1500~3000pg/ml)移植胚泡后需作黄体支持时,宜选用黄体酮。 ③血清E2≥pmol/L(5500pg/ml)、总卵泡数≥40者禁用HCG促排卵,此时可继续使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gonist,GnRHA)抑制卵巢过度 *** 反应(机制见下述),待恢复正常大小后再以小剂量促性腺激素 *** 卵巢。 ④血清E2在~pmol/L(3000~5500pg/ml),卵泡数在20~40的病例,仍可用HCG,但宜采用胚泡冷冻,暂不作新鲜胚泡移植,这样可避免OHSS恶化。 ⑤在促排卵过程中,血清E2>1000pg/ml,出现4个以上直径≥14mm的卵泡时,有多胎妊娠的危险,多胎妊娠易引起OHSS,应尽量避免用HCG促排卵。
15流行病学
据文献报道,在体外受孕(externalfertilization)过程中,OHSS的发生率为1%~10%,促排卵治疗的OHSS发生率约4%。 山东省立医院的报道为6.8%。 由于该综合征为医源性,亦有报道总体发生率约23.3%,其中中、重度发生率1%~2%,2/3发生在受孕周期。 1/3发生在非受孕周期。
卵巢过度 *** 综合征相关药物
多囊卵巢综合症有什么方法呢?大家成功是用什么方法的?
多囊卵巢综合症有什么方法治疗
1.药物治疗
目前PCOS的药物治疗已取代手术治疗作为一线治疗方法,治疗的目的主要与患者的生育要求相关。
(1)降低高雄激素血症的药物治疗
1)口服避孕药(OCP)已作为PCOS妇女的一种传统的可长期应用的治疗方法,主要用于保护子宫内膜、调整月经周期,通过降低卵巢产生的雄激素改善多毛和/或痤疮。 OCP可以降低PCOS患者的高雄激素血症。 其中应用最多的降低高雄激素血症的OCP是醋酸环丙孕酮,其具有孕激素活性并可与乙炔雌二醇结合发挥抗雄激素作用,它还可与毛囊细胞浆中的双氢睾酮受体结合,阻断雄激素效应向细胞核的传导,通过抑制此受体活性抑制5α还原酶活性,使DHT生成减少、促性腺激素合成减少,促性腺激素水平降低使类固醇合成减少,增加SHBG水平并降低促性腺激素水平。 故醋酸环丙孕酮在过去20年中一直被作为PCOS多毛治疗的首选方法,连续6个周期以上的治疗对60%~80%的多毛患者有效。 OCP对于无生育要求的PCOS患者是一种简单、经济的治疗方法,但最近的研究显示其可能降低PCOS妇女胰岛素敏感性和糖耐量,另外常见的副作用包括头痛、体重增加、情绪改变、性欲下降、胃肠道反应和乳腺疼痛,应给予注意。
2)糖皮质激素用于治疗肾上腺合成雄激素过多的高雄激素血症,以地塞米松和强的松的疗效较好,因为它们与受体的亲和力较大,可抑制垂体ACTH分泌,使依赖ACTH的肾上腺雄激素分泌减少。 长期应用注意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抑制的可能性。
3)安体舒通(Spironolactone)是一种醛固酮类似物,其对酶抑制作用的有效性与醋酸环丙孕酮相似,故两种治疗效果亦相似。 同时其具有对抗雄激素作用,其治疗高雄激素血症的作用机理为竞争性与雄激素受体结合,在末梢组织与双氢睾酮(DHT)竞争性结合受体,抑制17α羟化酶,使T、A减少。
4)氟化酰胺(Flutamide)是一种类固醇复合物,有强效高特异性非类固醇类抗雄激素,没有内在激素或抗促性腺激素作用,不能减少类固醇的合成,但通过受体结合抑制雄激素效应。 与醋酸环丙孕酮相比,其治疗后血清雄激素(包括总睾酮和游离睾酮)水平升高,但由于雄激素靶器官效应被拮抗,尽管血清雄激素水平升高,临床表现没有加重。 长期大量服用有肝损害可能,另外是否造成胎儿畸形尚无定论,故服药期间应避孕。
(2)促排卵药物治疗
有生育要求的PCOS患者多需要应用促排卵治疗才能妊娠,PCOS的药物促排卵治疗在近50年中有了很大进展,但部分患者应用常规方法疗效较差,故选择合适的方案是促排卵治疗的关键。
1)氯米芬(CC)1961年Greenblatt报道了应用氯米芬促排卵治疗。 CC已经成为PCOS促排卵治疗的首选药物,CC可与下丘脑雌激素受体结合,使中枢神经系统对循环中的雌激素水平的感应被阻滞,脉冲式GnRH和促性腺激素分泌增加,进一步引起卵泡生长和发育。 另外,CC也可直接影响垂体和卵巢,分别使促性腺激素分泌增加,协同增强FSH诱导的芳香化酶活性。 CC也可在女性生殖道的其他部位表现出抗雌激素特征,特别是子宫内膜和宫颈(使宫颈黏液黏稠)。 这些抗雌激素效应对妊娠有负面影响。 治疗经常在自然周期月经来后或孕激素撤退出血后开始,即从周期的第2~5天开始,用药5天,开始时间对排卵率、妊娠率和内膜并没有显著影响,在卵泡早期开始可以确保充分的卵泡募集。 氯米芬的起始剂量通常是50mg,而100mg则对肥胖妇女更合适。 如果以上方法没有排卵反应,下一次剂量可增加50mg直到有排卵,尽管FDA推荐的日最高剂量达250mg,但临床常用的最高剂量是150mg。 应尽量采用最小的剂量治疗,因为高剂量并不能改善妊娠结局,并且理论上对内膜厚度和着床有负面影响。 如果用B超监测卵泡的成熟,主导卵泡达平均直径18~20mm时就认为是成熟卵泡,对于B超显示卵泡增大但不能排卵者,可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促排卵,指导同房时间。 PCOS患者应用CC后排卵率可达80%以上,单独使用妊娠率达30%~60%。 用氯米芬两个最明显的副作用是轻度卵巢增大(13.6%)和多胎妊娠,其他副反应包括潮热(10.4%)、腹胀(5.5%)和极少的视觉障碍(1.5%)。 部分患者应用CC治疗无效,称为氯米芬抵抗,但目前对氯米芬抵抗的定义不同,最大剂量150~250mg不等,连续应用3个周期,均无排卵反应。
2)促性腺激素(Gn)对于CC抵抗的患者,促性腺激素(Gn)是常用的促排卵药物,包括FSH及HMG,目前Gn的制剂多样,如hMG、尿FSH和重组FSH,但应用时都存在价格高、多胎妊娠和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风险的问题。 常规方法月经3~5天起始,每天HMG1支/d或纯FSH75IU/d,排卵率较高,妊娠率较高,但卵巢过渡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高,多胎率高。 目前多采用小剂量缓增方案,该方法排卵率为70~90%,单卵泡发育率50%~70%,周期妊娠率10~20%,OHSS发生率较低0%~5%,但治疗周期长,患者费用相对高。
3)来曲唑促排卵治疗是芳香化酶抑制剂(AIs)的一种新的适应证,这类药物以往主要用于乳癌的治疗。 它们可以单独应用,也可与FSH联合应用。 主要副作用包括胃肠道反应、疲劳、潮热、头和背痛。 目前临床常用的芳香化酶抑制剂类药物是来曲唑,主要用于氯米芬抵抗的患者,排卵率达80%,多于月经周期开始后或黄体酮撤退性出血后,月经第3~7天(共5天)应用,之后的监测过程同氯米芬。
(3)胰岛素增敏剂(ISD)治疗
PCOS的一个主要特征是胰岛素抵抗,导致代偿性高胰岛素血症,以便维持正常糖耐量(葡萄糖摄入后胰岛素的正常反应)。 在年轻PCOS妇女中,高胰岛素血症是糖耐量异常和后期心脏疾患的主要危险因素。 另外,高胰岛素血症还可引起卵巢雄激素合成增加,进而导致无排卵、闭经和不孕。 许多PCOS妇女表现为肥胖,由于体重增加胰岛素抵抗更为明显;非肥胖的PCOS妇女(占PCOS的20%~50%)多有腰围/臀围比增加,较正常组亦有更明显的胰岛素抵抗倾向。 主要的胰岛素增敏药物有二甲双胍(metformin)、曲格列酮(troglitazone)、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ioglitazone和D-Chiro-Inosito,它们的主要适应证是有胰岛素抵抗、糖耐量受损或2型糖尿病的PCOS妇女。
2.手术治疗
PCOS患者的治疗一直是临床治疗中的难点问题。 最早的有效治疗方法是1935年Stein和Leventhal报道的双侧卵巢楔形切除术(BOWR),这种方法开创了手术治疗不孕的时代。 手术治疗可以减少卵巢中部分颗粒细胞,卵巢间质产生雄激素减少,从而使循环中的雄激素水平降低,进而GnRH降低,引起血清雄激素浓度进一步降低,这也说明卵巢间质亦受垂体-卵巢轴调控。 由于雄激素水平降低,术后大部分患者可恢复自发排卵和月经,有部分可能自然怀孕,但大部分妊娠发生在术后6个月左右。 手术治疗根据方法不同分为以下几种:
(1)双侧卵巢楔形切除术(BOWR)是最早且有效的治疗无排卵性PCOS的方法,手术需要切除1/3的卵巢组织,Stein等报道术后95%的患者能恢复正常月经,妊娠率能达到85%,之后的报道肯定了这一方法的有效性,但成功率差异较大,但此法有多种不良反应,包括手术后粘连形成导致输卵管性不孕,另外还有报道术后卵巢早衰的发生。 正因为此种方法损伤较大,现在已很少应用。
(2)腹腔镜下卵巢电灼或激光打孔治疗(LOD)目前首选的外科手术治疗方法是应用热穿透或激光进行腹腔镜卵巢打孔术,术后促排卵治疗反应改善,由于医疗干预致多胎妊娠率降低,与卵巢楔形切除术相比术后粘连发生率明显降低。 主要适用于氯米芬抵抗患者的二线治疗方法,它具有单卵泡率高,避免了多胎及OHSS问题,特别是对于BMI小于29以及游离雄激素指数小于4者治疗效果良好,排卵率80%~90%,妊娠率60%~70%。
(3)经阴道水腹腔镜(THL)主要用于无明显盆腔原因的不孕症患者输卵管及卵巢结构的检查。 通过THL对氯米芬抵抗的PCOS患者进行卵巢打孔治疗,术后6个月累积妊娠率达71%。
3.辅助生育技术
对于应用6个月以上标准的促排卵周期治疗后有排卵但仍未妊娠的PCOS患者,或多种药物促排卵治疗及辅助治疗无排卵并急待妊娠的患者,可以选择胚胎移植的辅助生育技术。
(1)体外受精技术(IIVF)对于难治性PCOS患者,IVF-ET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2)卵母细胞体外成熟技术(IVM)是模拟体内卵母细胞的成熟环境,使从卵巢采集的未成熟卵母细胞在体外达到最后成熟的技术。 PCOS患者的高雄激素水平造成其在促排卵过程中易发生卵泡募集过多但成熟障碍的情况,所以,IVM技术为PCOS患者的不孕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
不孕不育的治疗需规范有哪些
女性不孕症占育龄妇女的10~25,且近年有增加的趋势,其病因复杂多样。 许多不孕症患者虽经过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HSG)、内分泌检测、B超监测排卵等检查仍不能明确病因,从而不能更好地指导治疗。 此就不孕症的诊治规范进行相关介绍。
一、不孕症诊断标准:
教科书定义:一对有正常性生活的配偶,同居没有避孕在两年后仍不怀孕。
WHO 定义:一对有正常性生活的配偶,同居无避孕措施一年未孕(现多采用)。
二、不孕与不育:
(一)概念
不孕( infecundity or sterility ):指没有受孕能力,根本不能生育下一代或从未怀孕。
不育( infertility ):指实际上或临床上未能生育,生育下一代的能力受限。
(二)分类
原发性不孕症:该女性从未怀孕过。
继发性不孕症:该女性怀孕过,包括流产和异位妊娠,但不一定是同一配偶。
原发性不育症:该男性从未使任何女性怀孕过。
继发性不育症:该男性曾使女性怀孕过,但不一定是现配偶。
三、不孕症流行病学:
(一)发病率
美国 8.4 (1995);
北欧 8.4~21 (1994);
发展中国家 10~30 (1995);
重庆 8.4 (2006);
中国 10~15 (2007)。
(二)全球不孕症发病率增高的原因
1、妇女社会地位的改变,婚姻和生育延迟;
2、避孕方法的广泛采用;
3、人工流产的失控;
4、环境和生态问题的严峻(精子质量下降);
5、经济条件的恶化 ( 贫富差距和医疗费用↑)。
四、不孕症的病因:
(一) 排卵原因
1、类型
由排卵原因导致的不孕约占 25~30 ,主要包括:卵巢早衰、多囊卵巢综合征、性腺发育不良、卵泡黄素化不破裂综合征、高泌乳素血征和垂体衰竭、黄体功能不足、低促性腺激素等。
2、排卵障碍( WHO 分型)
Ⅰ型:内源性促性腺激素降低、内源性雌激素水平极低(低促性腺激素性腺发育不良);
Ⅱ型:促性腺激素相对正常或升高但有一定的内源性雌激素;
Ⅲ型:卵巢早衰(高促性腺激素性腺发育不良)。
(二)盆腔原因
由盆腔原因导致的不孕约占 30~40 ,主要包括: 输卵管因素(不通,积水或梗阻);盆腔粘连;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因素(子宫肌瘤;子宫畸形)等。
(三)男性原因
由男性原因导致的不孕约占 25~30 ,主要包括: 遗传性疾病(性染色体、常染色体异常);内分泌功能障碍(性腺、甲状腺、垂体、肾上腺);生殖器官感染(结核、附睾睾丸炎、前列腺炎);性功能障碍(阳痿、不射精、逆行射精);精索静脉曲张(中、重度)。
男性原因导致的精液改变,如少精症;弱精症;畸精症;无精症(梗阻性,生精障碍)。 腮腺炎,隐睾症,重度泌尿系感染,睾丸创伤(射线,电磁波,化疗药物)等。
(四)免疫原因
由免疫原因导致的不孕约占 10~20;部分人只是受孕能力较弱;大部分人可能是与年龄有关;其他有抗精子抗体阳性、抗卵巢抗体阳性、内异症等,但现有的检查方法尚难对免疫与原因不明性不孕进行鉴别。
(五)不明原因
由不明原因导致的不孕约占 10~20 。
(六)生殖道或器官发育异常
由生殖道或器官发育异常原因导致的不孕约占 0.1~0.1 ,主要包括:女性生殖器官发育异常(外阴、阴道、子宫、输卵管和卵巢发育异常);男性生殖器官发育异常(阴茎、睾丸、尿道发育异常);两性畸形。
五、诊断:
(三)男性原因
由男性原因导致的不孕约占 25~30 ,主要包括: 遗传性疾病(性染色体、常染色体异常);内分泌功能障碍(性腺、甲状腺、垂体、肾上腺);生殖器官感染(结核、附睾睾丸炎、前列腺炎);性功能障碍(阳痿、不射精、逆行射精);精索静脉曲张(中、重度)。
男性原因导致的精液改变,如少精症;弱精症;畸精症;无精症(梗阻性,生精障碍)。 腮腺炎,隐睾症,重度泌尿系感染,睾丸创伤(射线,电磁波,化疗药物)等。
(四)免疫原因
由免疫原因导致的不孕约占 10~20;部分人只是受孕能力较弱;大部分人可能是与年龄有关;其他有抗精子抗体阳性、抗卵巢抗体阳性、内异症等,但现有的检查方法尚难对免疫与原因不明性不孕进行鉴别。
(五)不明原因
由不明原因导致的不孕约占 10~20 。
(六)生殖道或器官发育异常
由生殖道或器官发育异常原因导致的不孕约占 0.1~0.1 ,主要包括:女性生殖器官发育异常(外阴、阴道、子宫、输卵管和卵巢发育异常);男性生殖器官发育异常(阴茎、睾丸、尿道发育异常);两性畸形。
六、治疗
(一)排卵障碍的治疗
1、一般治疗
(1)改变生活方式和节奏;
(2)舒缓精神紧张和心理压力;
(3)肥胖病人(PCOS)适当增加运动,减轻体重 10~15 。
2、持续性无排卵或 PCOS ――药物治疗
(1)诱导排卵促进怀孕:克罗米芬、芳香化酶抑制剂(来曲唑)、 HMG 、 SH 、 HCG ;
(2)胰岛素增敏剂:二甲双胍的使用;罗格列酮等其它剂型;
(3)降低雄激素:达英 -35 或其它避孕药、氨体舒通。
(二) 克罗米酚 (Chlomiphene,CC)
1、CC 概述
(1)机制:在下丘脑和垂体,与 E2 竞争受体,但不发挥 E2生物学作用;
(2)方法:月经第 5 天起克罗米酚 50~150mg/ 日× 5 天;
(3)监测: BBT 或 B 超或周期 21 天时测定 P 明确是否排卵;
(4)效果:排卵率 70~75 ,妊娠率 20~30。70 妊娠在有效治疗的 3 个月内;
(5)副作用:颜面潮红、卵巢肿大、下腹隐痛、恶心。 应特别注意 OHSS 的发生。
2、排卵效果预测
(1)与卵巢 PCO 改变类型有关;
(2) BMI ↑,反应性差;
(3)卵巢体积越大,卵泡数越多,反应越差;
(4)与LH、FSH、E1/E2、T、A、DHAS 值有关。
3、妊娠率低的原因
(1) 30 发生 LUF;

(2)一部分病人内膜发育差7mm;
(3)宫颈粘液稠;
(4)处理:月经第 9 天开始,补充戊酸雌二醇 1~2mg/ 日,连用28天。
4、CC 抵抗的原因和定义
5、HCG 的应用
(1)肌注 HCG 促排卵标准:至少一个卵泡直径大于17mm;
(2)不注射 HCG 的标准: 3 个或更多卵泡直径>16mm 及 / 或 4 个卵泡直径>14mm 或雌激素水平超过3000pmol/L;
(3)取消周期的标准:刺激第 8 天如多于 7 个卵泡直径>8mm。
6、CC 抵抗治疗
(1)一级治疗
达英-35、二甲双胍、达英 -35+ 二甲双胍、来曲唑、 HMG 。
(2)二级治疗
lap 卵巢打孔术、小卵泡穿刺术、 IVM-ET 。
7、CC 合并疗法
(1) CC + HCG :
优势卵泡径≥ 20mm, HCG5000~IU ,确认排卵后黄体支持: HCG 2000IU 1/3 日× 4 次。
(2) CC +糖皮质激素疗法:(DHA ,DHAS )
机制:抑制肾上腺雄激素分泌,降低 LH/FSH ,改善正反馈机能;
适应证:单独 CC 无效,肾上腺性雄激素高的病人,DHA、DHAS↑
方法:月经第二天 “泼尼松龙” 5mg/ 日× 10~14 天;月经第 5 天 CC 100mg/日×5 天
CC+HMG:强力促排卵方法,慎用!
(三)芳香化酶抑制剂 - 来曲唑( letrozole )
1、来曲唑概述
来曲唑为特异的、可逆的、非甾体类芳香化酶抑制剂。
促排卵机制:抑制雄烯二酮(A)和睾酮(T)向雌酮(E1)和雌二醇(E2)转换,促进卵泡发育。
方案:月经周期第 3~7 天, 2.5mg~5mg/ 日或月经周期第 3 天单次 20mg。
治疗时间:6 个月?
2、来曲唑的优点
(1)几乎 100 生物利用度;
(2)半衰期约 45 小时,经肝清除;
(3)无周围抗雌激素作用,对雌激素靶器官不会产生不利影响,不影响子宫内膜厚度、可改善内膜血流;
(4)单卵泡排卵、不增加多胎妊娠及 OHSS ;
(5)联合促性腺激素时减少 45~55FSH 用量;
(6)改善卵巢反应不良者促排卵效果及妊娠结局。
3、来曲唑的副作用
(1)潮热;
(2)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
(3)腿抽筋。
健康生殖年龄妇女短期应用来曲唑诱导排卵是安全的。下丘脑、垂体、卵巢功能衰竭无排卵,无效!
4、FSH / HMG + HCG
(1)低剂量方法:FSH / HMG,75IU/ 日,直至优势卵泡直径达18mm 时,肌注 HCG 6000~IU;
(2)渐减给药方法:月经第5 天开始,150IU~225IU,3 天后改75IU~150IU,优势卵泡≥18mm 时,肌注 HCG 6000~IU;
(3)脉冲给药方法:HMG150IU+0.8ml 生理盐水注入泵,50 μl/90 分妊娠率高,OHSS 低,但繁琐,难接受。
5、IVF-ET 中的超促排卵方案
(1)黄体期长方案:月经前一周或黄体中期给GnRHa,10~14 天达到垂体降调节后给Gn。
(2)卵泡期长方案:月经第一天给GnRHa,15~18 天达到垂体降调节后给Gn,缺点:用药量大,难以避免起暴效应(flare up)负面影响。
临床上多采用长方案!
(3)短周期方案:月经周期第1天给 GnRHa ,持续至HCG日,月经周期第4天给 Gn ,适用于卵巢储备功能低下者;
(4)超短周期方案:于月经周期第2天给 GnRHa (短效)3~4天,月经周期第4天给 Gn 。
短周期方案妊娠率较低,临床较少采用!
6、拮抗剂思则凯(Cetrotide)方案
早晨用药:自使用 Gn 进行卵巢刺激的第 5 或第 6 天(约在卵巢刺激开始后 96~120 小时)开始给药,持续整个促性腺激素治疗过程至诱发排卵的当日(包括诱发排卵当日)。
晚间用药:自使用 Gn 进行卵巢刺激的第 5 天(约在卵巢刺激开始后 96~108 小时)开始给药,持续整个促性腺激素治疗过程至诱发排卵的前一夜。
(四)持续性无排卵或 PCOS ――手术治疗
1、腹腔镜下多囊卵巢打孔术― LOD ( laparoscopic ovarian drilling )
打孔→激光、电灼、穿刺
机制: LH 水平→术后 24 ~ 48 小时下降
LH 脉冲→振幅↓→睾酮和雄烯二酮浓度↓ →一过性抑制素浓度低下→ GnRH 试验反应正常→排卵
已有致卵巢功能低下报告,慎用!
LOD 技术要求:单极电凝, 40W 电凝,每侧卵巢打孔≤ 7 个,每个孔接触 2 秒,孔深 2~4mm ,电凝避开卵巢门(避免卵巢早衰)。
2、卵巢契形切除术(已少采用)
(五)持续性无排卵或 PCOS ――助孕治疗
1、诱导排卵+宫腔内人工授精;
2、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六)黄体支持
1、黄体酮制剂:注射黄体酮 20~40mg / 日或阴道纳入黄体酮栓剂 400mg/ 日;
2、HCG 制剂:肌肉注射 HCG 2000iu/ 隔日;
3、其它孕激素制剂:口服达芙通 10mg,3/ 日。
(七)盆腔因素
1、输卵管成形和造口术;
2、输卵管积水切除术;
3、盆腔粘连分离术;
4、子宫内膜异位病灶烧灼术;
5、卵巢囊肿剥除术;
6、子宫肌瘤剜除术。
(八)免疫因素
1、制定一个三个周期的治疗方案;
2、抑制自身免疫性抗体的治疗:预防性应用阿司匹林和强的松、环孢霉素A等;
3、主动免疫的治疗:丈夫或第三者淋巴细胞注射;
4、被动免疫的治疗:怀孕后追加免疫球蛋白治疗;
5、中医药的治疗:抗精子抗体阳性且滴度高可用抑抗汤等;
6、孕激素(达芙通)的应用。
(九)子宫内膜异位症
1、腹腔镜或开腹手术;
2、药物治疗(内美通、GnRH 等);
3、辅助生殖技术(ART)。
(十)不明原因不孕症
1、诱导排卵+指导同房;
2、诱导排卵+宫腔内人工授精;
3、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十一)男性不育的治疗
1、轻度少精症、弱精症、畸精症:监测排卵+指导同房,诱发排卵+人工授精;
2、中度少精症、弱精症、畸精症: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3、重度少精症、弱精症、畸精症:单精子卵细胞质内注射;
4、无精症(梗阻性):附睾取精或睾丸取精 ICSI;
5、无精症(生精障碍):供精 IVF-ET。
七、辅助生殖技术(ART)指征
(一)宫腔内人工授精
1、男性因素:如少精、弱精、液化异常、性功能障碍;
2、宫颈因素不育;
3、生殖道畸形及心理因素导致性交不能等不育;
4、免疫性不育;
5、原因不明不育。
(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IVF-ET )
1、女方各种因素导致的配子运输障碍;
2、排卵障碍;
3、子宫内膜异位症;
4、男方少、弱精子症;
5、不明原因的不育;
6、免疫性不育。
(三)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 ICSI )
1、严重的少、弱、畸精子症;
2、不可逆的梗阻性无精子症;
3、生精功能障碍(非遗传缺陷所致);
4、免疫性不育;
5、IVF 失败;
6、精子顶体异常;
7、需行PGD。